阖家欢喜(完结)作者:肉书屋
阖家欢喜(完结)第67部分阅读
吵,其它的倒还能忍受。所以康熙很高兴的让包子送给小皇子和皇孙们了。
然后老爷子发现,比一个斗弓叫更烦的是,几十个斗弓一齐叫,那呼啸声,就好像在老爷子的头上碾过了千军万马。
开始时老爷子气呼呼的让李德全过去让他们小声点。然后包子那可爱的胖脸,粉朴朴的就凑到了老爷子的面前,并且十分得意的当着老爷子的面拉起来,然后还特意做了几个花式动作。
包子主要是想告诉老爷子,这个东西好玩之处并不在于自己玩,而是大家比着玩,比如现在谁也没有自己玩得好,他们都在拼命练习,顺便在课间,由包子指导他们新的花式动作……
然后呼啸的木头疙瘩飞过老爷子的头顶,打烂了老爷子身后的大花瓶,再呼啸的飞转了方向……
包子吓了一跳,忙举着手里的小棍,跟套马一样,勾回了那个不听话的木头,虽然成功的避免了砸向老爷子的厄运,但把另一边的那只花瓶也砸了。
也是,本来就是一对,砸了一只,另一只也就没啥用了,老爷子总不能只摆一只花瓶吧!所以在大家看来,砸一只花瓶和砸两只没多大的区别,都是要挨打的。当然,砸老爷子的花瓶,严重的是要杀头的。
李德全和小太监吓白了脸,上书房啊,老爷子办公所在。至大清开国之日起,除了皇上自己摔个杯子之外,还真没人敢在这儿砸过东西,就算是当年权倾朝野的敖拜也没这个胆啊。
“恭喜皇玛法,岁岁平安!”小包子已经单膝点地,高唱起来。每次在家打破东西,夏茉总会这么叫一声,阿玛再大的脾气也不会发的,包子早就学会了。
老爷子还能说啥?‘碎碎平安’都出来了,看看一地碎片,是够碎的。行啊,求个平安无事也成。
“玩去吧!”挥挥手,抽着嘴角。
包子蹦蹦跳跳的出去了,李德全很有总管气度,踢了边上已经魂归天外的小太监去打扫,虽然踢时,腿肚子直转筋,都哆嗦了一下。
从那天起,老爷子改在南书房批折子了。美其名曰,顺便听听朝臣论政,相当于小朝会了。
李德全当然不会说。南书房是桌椅,而上书房的炕头。是坐在一堆枕头和毛皮里舒服,还是规规矩矩的坐在木头椅子里舒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谁不知道当皇帝是个辛苦的差事,谁乐意一天到晚那么坐着,可是不是没法吗?
当然,对老爷子来说,还有比天天被迫坐在椅子上批折子更痛苦的事吗?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对老爷子来说,更痛苦的是,被告状!
从包子他们玩斗弓起,上书房的师傅三天两头的来告状。其实也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老爷子不等他开口,直接问“包子书没念吗?”
“念了!”
“字没写吗?”
“也写了!”
“迟到了,还是早退了?”
“都没有!”
“那你告什么状?”老爷子把总师傅吼了回去。
总师傅一想也是,灰溜溜的走了。等到了宫门口又想起了,自己不是来告包子的,他来讨论课堂纪律的。但想想,总不能明明皇上心情不好,还往里凑吧。于是决定等过几天再来!过了几天,又被老爷子找理由骂走了,完全不给说话的机会。
老爷子不知道总师傅想说啥吗?他可是千古一帝的康熙,怎么可能!总师傅不过是想说包子带坏了其它人,纪律荡然无存,有损皇家体面!
可是这话说了,老爷子怎么驳?老爷子可是最最讲究规矩的一个人,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吧!当然不能给他说话的机会,省得置自己于不利的局面。
上书房的事好说,人家是老实人,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然后,内务府又来了。人家是来报各宫的瓷器、还有窗户损耗严重的事,请求老爷子重新给预算。
老爷子已经没有勇气问为啥了,李德全跳着眉,鼓足勇气问道,“不止是良主子那儿?”
他不能不问,他好歹也是太监总管,各宫的事儿,总得知道一点,内务府报的可不止良妃一殿。
“良主子、惠主子那儿倒是没怎么报,都是其它宫里多。”内务府还奇了怪了,李德全没事提良妃干嘛?
老爷子一怔,难不成包子不敢祸害自己的太太,改去祸害别人了?拉过单子,皇太后那儿的是七阿哥家的小子干的,钮祜禄氏的长春宫是老十八的杰作;而德妃那的是弘时和老十四家的弘春一块干的……
老爷子本来为自己刚刚心里冤枉包子感到抱歉时,内务府跪下了,“皇上,能不能让小主子们别玩那个斗弓了,他们又没有旺哥儿玩得好,东西乱飞,砸着东西倒没什么,万一伤着人。不是罪过吗?上书房当差的太监都砸到俩了!对了,上书房的东西奴才能换成铜制的吗?”
老爷子现在想把宫里所有的东西都换成铁的。撑着脑袋还没想到怎么让包子不玩斗弓了,在京的儿子们啥也不说,约好了一般,一起进来,跪了一地。
什么事,还是关于包子!说是关于包子其实也不太准确,这次跟夏茉有关。
夏茉天天都有信来,听信有时也是乐趣,当然老爷子有时听着会心酸,不太敢听。但包子和团子还是挺高兴的。因为每天都有新鲜的事,他们随时知道阿玛、额娘现在在哪了,又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布布又长胖了多了,窝窝还是依然固我的热爱着被窝……
听得多了,于是那些孩子们对八哥(八叔)一家的了解、亲近感比自己亲爹、亲妈还多,一个个都变节了,大有‘世上只是八哥(八叔)好的感觉’。
他们的梦想开始变为像八哥(八叔)一样行走天下。把各自的老爹气得直跳脚,当然老爷子除外,因为那些小阿哥们几乎没什么机会见他,就算见了,也没人敢说啥。
光是那些信和漫画也就算了,随信而来的,偶有一些小礼物一同带进宫来。夏茉也是有心人,好歹也当过幼师的,当然对幼儿园文化了解至深了。于是挑选礼物时,也不会挑很贵,但都是皇子凤孙们难得一见的希罕玩艺,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所以包子一边饱含深情的念信,一边团子会分发礼物,大家皆大欢喜,那些孩子们比包子还喜欢看到太监来送信。他们共同的心声是,‘真是爹亲娘亲,没有八嫂(八婶)亲!’
当然就算是没礼物,他们也是一样真爱戴着夏茉,要知道夏茉的文笔和漫画是专业培新出来哄孩子的,非常之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一些小玩艺还好,可是真的小刀、小枪、小剑什么的,上书房就乱套了,上演全武行不说,皇子、皇孙们的衣裳都难得有完整的了,能不受伤就不错了。
于是身心的双重打击下,包括四四在内的皇子们一齐郁闷了,老八这俩口子有完没完?这么搞下去,他们真是父不父,子不子,人伦惨剧就在眼前了。
其实他们来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他们之前,上书房的总师傅也来告过状了,那些是皇子凤孙,谁敢打骂,罚抄书都是不可以的,那是皇上的权限。
上书房的总师傅,内务府已经给了老爷子双重的压力,虽然都糊弄回去了,但总得给他们一个交待,可是老爷子能咋办?
问题就在这儿,老爷子这回还真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能说啥?包子不是当着他的面打了俩花瓶吗?他都没说啥,上书房那些算啥?自己不是已经搬到南书房了吗?还让他咋办?
打,他舍不得,也怕打坏了;不打,就得看一群猴子在自己的宫里头闹腾,还真是碍眼。罢了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老爷子这边放水,皇子、福晋们不干了,这是啥话,‘各找各妈?’那自己是罚,还是不罚?
罚了,皇子们觉得有点冤枉,‘主犯’还没受罚呢,凭啥罚他们从犯?再说,法还不责众呢!当然,他们谁也不会承认,他们不肯罚孩子是因为,本来他们这阿玛、额娘当得就憋屈,再罚了,在孩子们心里地位不就更差了;可不罚,又怕老爷子说自己教子不严,真是难为死他们了。
第二六六章悲催的阿哥
第二六六章悲催的阿哥
观望了半天,人家包子、团子住宫里。该吃吃、该喝喝,一点影响都不受。
再说了,人家还有护短的惠妃罩着,‘敢欺侮我们孩儿爹妈不在身边?过得了老娘这关再说。’
钮祜禄氏也不是那省油的灯,老十八办完差事回宫请安时,钮祜禄氏听说他把包子和团子弄回来。钮祜禄氏于是啥也不说,先把老十八狠打一通,‘让你给你爹当枪使,傻蛋就是挨打!’
老十八觉得自己真是冤枉死了,但也明白自己只怕这回做错了,不敢再说啥了。打完了老十八,钮祜禄氏还真是的觉得太对不住夏茉了,于是对包子、团子倒也更上心了,敢欺侮包子、团子,称称斤两再说。
而老太后,其它的宫妃们难得看到宫里这么热闹,孙子们不常进宫请安,每次来了也都规规矩矩的有啥意思。现在包子在宫里,其它的孩子们也都活泼起来了,宫妃们都很高兴,好玩嘛。所以包子在宫内的人气是相当高的。
而对包子他们最好的还得属老爷子,喜欢包子是一个方面,从小就喜欢,加上包子也十分可爱,老爷子爱跟包子说话。而另一个方面是,老爷子其实也是心里有愧。
天天听夏茉写长长的信,虽说是用布布的口吻,可是那也是一片慈母之心。自己因为不放心,于是逼着他们母子分离,他还真是有些良心不安。
可是这话又不能说,谁听过皇上说自己错了,就算有那下罪已诏的,也都是屁话,上面能有几句是出于真心?又有哪句没有文过饰非?所以包子犯啥错他都能忍,况且每次人家也都有理由,还会说话,多聪明啊!凭啥罚?
现在倒好,儿子们跪了一地,这是啥意思?逼着他来罚包子?凭啥啊!包子有啥错?老爷子也是属驴的,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本来正在烦包子的事,结果这些人一跪,老爷子火了。
冷冷的盯着这些也都不年轻的儿子们,一个个倒人模狗样的,也算是饱读诗书,全都读到狗肚子里了!恶狠狠的一个个盯着他们的脸看下去。等着他们开口说话,打定主意,谁开口,谁先倒霉。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齐把老三踢了出来,老三没法了,跪着向前移了一下,还没开口,老爷子就先吼了。
“想干嘛?以为你们都跪在这儿,老子就不敢把你们怎么着是不?”老爷子一个折子扔了过来,正好砸到老三的额头上。难得看到老爷子的这么准过。
老三想哭了,凭什么倒霉的是自己。当然,刚刚进来时,人家的理由也很充分,‘谁让你家孩子在上书房的多。你受害最深,当然你最有发言权了。’
老三回头看看弟弟们,清清嗓子,总不能白挨打吧。
“儿子是想说,最近弘曦他们活泼得紧……”
“想说啥?包子带坏弘曦了?”都是自己的儿子,老爷子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弘曦多大,包子才多大?你也好意思来?朕是你,直接撞死算了。”
比起尖刻来,康熙可是最尖刻不过的了,朱批里记载:【奴才马齐、赫奕跪请皇上万万安。朱批:眹正愁不雨,什么万安,一安都没有。】随便请个安碰却上老头心情不好,你说马奇不是倒霉催的是什么。也可看出,老爷子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了。
老三噎住了,老爷子这话说得虽然有点那啥,可是也真没错,自己弘曦多大了,包子才多大,说包子被小孩子带坏了,还真是没脸。早知道拿几个小的说事了,老三心里那个悔啊。
老三回头看看老四,‘我已经说了,轮也轮到你了。’
“皇阿玛,这些日子老八为了给他们母子通信,可是专门用了一支马队,不然如何能保证他们在行游江南各地的同时,让包子他们能每天一早都能收到八弟妹的信。”四四温和的接口说道。
老爷子当然知道这次老八为了他们母子能通上信,可了下大本钱的,几十个侍卫、几十匹好马轮班快跑,跟八百里加急一般不间接的来往与南北之间,除了煞费苦心之外,更是花费不菲。
老三这下明白了,马上看出了四四的聪明,就是啊。告啥状啊,直接把孩子送回去,不就一劳永逸了。真是笨啊!
“是啊,茉儿孝顺,把孩子们送来陪伴皇阿玛,以慰皇阿玛之慈心一片,只是包子和团子还太小,本就离不开母亲的,而包子本就是茉儿千辛万苦求来的长子,儿臣请求皇阿玛让他们母子团聚。”老三正尔八经的磕了一个头。
老三一喊,于是其它人都一齐同声唱道,大家心有灵犀,都想到了,送走这两位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老爷子怔了一下,没想到儿子们竟然一齐鼓动自己把好容易弄回来的孩子再送回去?而且看老三这话说得,茉儿是孝顺,把儿子送来给自己解闷,自己若是好阿玛,就不该让人母子分离,视为不慈。
他也不傻,这回不把脾气发向老三了,直接瞪着四四,人是他接回来的。现在又故意闹出这个来逼自己再送回去,当自己是啥?
真把孩子们送回去了,老八也就真的天高任鸟飞了,谁还能阻止他离开的步伐?
老爷子让老八送回孩子其实并非只是人质,如果只是不信任老八,他直接可以命老八回京,像老三、老五那样,给个无关紧要的差事,把他圈在自己的身边也就完了。
而在推举太子之事之后,老爷子的心境其实是很矛盾复杂的。一当然是觉得老八抢了风头,让群臣折服。这是老爷子个性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当年老2也没有这么大的风头不是。所以老八一自请离京,老爷子虽然有推脱之意,可是最终还是答应,并且把佟家贬出京城,把推举废太子的张庭玉抬起来的原由。
可他也知道,老八是人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许他真的比老2更适合太子之位,他觉得放他走,也许是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
就在老爷子万分纠结的时候,线报称老八出京时运走了大批的现银。老爷子一惊,他当然知道这些年老八存了不少钱,可是他从没运银进京,反而京里大多时候都是往热河在运东西送钱,热河就算送也就只是送些不值钱的特产罢了。
他在这时,公开的运银离京,当然有做给自己看的成份在里头,而且也正好说明,他在朝臣那里收到的银子,他正在往外拿,合理合法。
想想这些年,老十、老十一分给内务府的收益,老爷子闭着眼也能算出老八每年的收益明账,而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私下他就不相信这几兄弟没点私帮生意。只怕皇子中,就这东北的几兄弟钱多了。
但也就只有惠妃、良妃这两房的四子在京里不置产。老十、老十一好说,他们成亲都是在热河办的,内务府那时还在老八的控制之下,于是给老十、老十一的庄子都在盛京一带。老大和老八虽然在京郊都有庄子和一些产业,但老大和老八像是说好一样,都只保持着,全都没有想过再增加扩建。
老八更过份一些,每年收益除了分给在京的四妾之外,其余的都用各种方式运出了京城,老爷子以为他们是准备在热河或者盛京安家,或者是做给自己看的。以表明他没有觊觎大位之心。
可是再一细查,却发现,老八虽在热河、盛京小有产业,但那些常常是跟生意相关的必须要做的,是能带来更大利益的。再说那点点的支出,与他这些年的收益比起来连九牛一毛都不算。他剩下的钱到哪去了?他想干嘛?
先怕他造反,可再想想,他又不跟朝臣往来,也不见他广招门人,就算家里那些产业里有些家生的奴才,可是都是以做生意赚钱为己任,一家子全是钱串子。老八也没参与私盐、漕运的运营,那才是真的能帮他颠覆朝野的秘技。
老爷子把这些事综合在一起,再想想,当年老八说,让自己把朝鲜或者台湾给他的话。朝鲜应该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那里几乎已经是清之属地,只是老爷子觉得改旗易帜这种事,由他们自己申请比自己强迫好。总不能让史官觉得自己强迫朝鲜是不。
结论也就不难想出来了,老八还真志不在此,他要走出去,他要建立自己的地盘。所以他一回热河就急忙的带着夏茉去巡视产业,跟着的人说了,他们还去了朝鲜。再后来的行踪就不得而知了。
知道了老八的想法,老爷子也就更不舍得老八离开了,朝臣看好,老八自己能干,而更重要的是,的确是德才兼备。虽说自己没想着早早的再立一个对手出来。
但他也不愿意让一个好好的儿子远离自己,至少总得有根线是要放在自己手上的。所以才要弄回包子。老八可就三个孩子,他们为了孩子们也不敢轻谈远离了。
现在这群儿子们却劝自己把孩子放了,然后让老八真的天高任鸟飞,再也抓他不住?他们是浅见,还是他们太明白,让老八走了,他们自己好上位?老爷子心里更加愤恨起来,以为真的没有包子,自己能容忍那些孩子们在上书里闹腾?
第二六七章各有心思
第二六七章各有心思(199加更)
老爷子大发了一顿脾气。虽然提也没提老八、包子他们,找个由头把儿子们顺着骂了一通,谁都知道老爷子舍不得了,于是一个个的灰溜溜的出了宫。
老爷子想想传旨,晚膳摆在良妃处。李德全老实的去传旨,主要是想躲开,老爷子这会心里烦,容易触霉头。
到了晚膳的点,包子和团子放学回来,看到康熙还愣了一下,但也老实的一齐上前规矩的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