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犹如沸水一般炸开,众说纷纭。
市井里有偷偷拥护废太子者赞赏蒋蕴玉所为,亦有埋怨声四起,责怪蒋蕴玉挑起战祸。
而唯统一口径的便是对沈雁清的啐骂。
百姓无所谓掌权者何人,谁坐了皇位能叫人安居乐业的皆是明君。
谋逆者对当朝君王而言罪无赦,可无论是何动机,挑起两国战争者却是要世世代代被千万民唾弃。
当年深受京都敬仰的三元及第的天之骄子一朝沦为街头巷尾人人臭斥的蟊贼。学堂里引用他诗句的书册尽数烧毁,百姓走过被封条贴住的沈府门前亦忍不住上前踩踏两脚。
功劳尽毁,罪孽深重。
凡人立于云巅要殚智竭力,跌落泥潭不过瞬息。有史可鉴。
作者有话说:
沈大人能成为主角的原因就是他爱得够疯,也够不择手段。
附万人迷受1v1解释:很多人喜欢受,但受只喜欢攻。
无论如何,沈大人和榛榛都超爱,天生一对。
第64章
整整三日,纪榛都强迫自己不向兄长询问沈雁清之事。
这期间众多迂回曲折,他不大明了,但也知蒋蕴玉与契丹结盟板上钉钉,他们只有不顾一切地往前行,再没有回头路。
蒋蕴玉率领的军队和借来的契丹精兵兵分两道,林副将带领一万将士从北面行,蒋蕴玉等人则从南面攻打,两军将在京都百里外的锦州汇合,再一齐并向皇城。
出发那日秋风萧索,纪榛终于见到了沈雁清。
木制的囚车挡不住狂风,沈雁清手脚皆被上了重重的铁链,满头墨发只用一根树枝固定住。他的皮肉伤已经处理过,充斥着血污的锦袍也换成了粗制的白衣,换做旁人如此境况定显狼狈,偏偏他气韵凌冽,远远一瞧也只觉着清苦却不潦倒。
纪榛像被针扎中眼睛似的,定在原地。
沈雁清感应到他的视线,徐缓抬头,透过铁甲兵戎与他遥遥对望。这一眼既轻且淡,却又饱含浓浓的渴念,纪榛胸口一滞,痛楚地别过脸。
他在兄长的搀扶下上了马车,几次闭眼,却如何都无法驱赶沈雁清的凄苦身影。
谁能想到囚车里关着的曾是万人艳羡的状元郎?
纪榛十指紧攥,攥得掌心发麻发酸,待车马行动,又忍不住掀开半边帘子望出去。
囚车骨碌碌地走着,沈雁清半垂着脸,寒风刮动着他散落的碎发,他似感知不到冷意,像一尊石像般安然端坐,唯有当车轮滚过小石子颠簸一下,他眉心才会有微乎其微的弧度,一瞬,又抚平。
这样冷的天,纪榛裹着毛氅还觉得凉意侵体,那样单薄的衣物又能御得了什么寒?
与此同时他又想起兄长被流放时的场景,是比今日还要冷的一个大雪天.....
纪榛慢慢放下帘子,这才察觉他在看沈雁清,兄长却在看他。
他咬唇道:“我明白的,我明白.....”
明白些什么呢,其实纪榛也不大清楚。他只知道沈雁清受过的苦兄长也曾受过,他可以对沈雁清有怜悯、有同情,却不该在兄长面前流露这些心绪。
纪榛强定心神,再不去看马车外的寒素身躯。
—
蒋家军势不可挡,不到半月攻下两座城池。
纪榛是头一回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每日他都能听见不绝于耳的兵戎声。今早还高高兴兴与他打过招呼的小兵,晚间就断了一只手躺在地上哀嚎。他不会行军打仗,也帮不上什么忙,恐自己添乱,顶多是和吉安一块儿帮忙干些杂活。
蒋蕴玉放出军令,凡攻下一座城池皆不可破坏城中一草一木,若有借机作乱者,杀无赦。有几个契丹士兵抢了城中店铺之物,被蒋蕴玉吊挂在军营里三天三夜以儆效尤,此后再无人敢犯。
他到底是大衡朝的将军,心中向着百姓,每到一座城池先礼后兵,只要有投降归顺者不杀一兵一卒。他威望在前,连着攻下两座城池后,在城内休整一日,派探子送话到下一地界,言辞恳切要当地官员归投——守卫那座城池的校尉曾与他是并肩作战的将士,如今却要自相残杀,唏嘘不已。
纪榛何尝看不出蒋蕴玉与兄长的痛苦,他们本都是大衡朝的臣子,这些时日所遇的官员不少曾和他们有过交集。挥刀向同族,实属痛心切骨。
纪榛承认自己是胆小之辈,不敢上阵杀敌,他单单是望着每日不断增加的伤员就足够胆丧魂惊。
“公子,你又吃不下吗?”吉安边叹气边收拾干粮,“这才半月,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
纪榛折好衣物,望着桌上的水壶,道:“吉安,你去讨些水。”
吉安诶的应声,麻溜地拎着水壶走出了营帐。
纪榛静坐了片刻,起身将剩余的一碗水端了出去。
此时已近黄昏,天际彩霞烂漫,整个军营都被笼罩在金光里,蒋蕴玉和纪决正在军帐里商讨明日的进攻战略。纪榛走过去的时候,帐前几个守卫的高大士兵目不斜视,如门神一般威严不可犯。
他再往前走了一段,脚步慢了下来。
不远处的沈雁清背对着他坐在囚车里,木车太矮,压弯了他总是挺直的背脊。
两侧守着两个将士,二人正在谈笑着什么,忽而踹了下囚车又哈哈大笑起来。
囚车剧烈摇晃,沈雁清却纹丝不动。
纪榛端着水碗的手一颤,洒出些水去。眼前的场景不知瞧过多少回,上一次他就见沈雁清囚车内的水碗被踹翻,整一日都无水可饮用。而在他看不见的时候,沈雁清又受了多少轻待呢?
纪榛惶惶然地迈开步子,来到沈雁清的囚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