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作者:月寂烟雨
分卷阅读169
或一盆蒜,随吃随割,既装饰屋子,又实惠。
河东与河上两府亦收到了这法子。
农人家中的土地有限,哪怕遭过灾祸,此时再种粮会减产,他们亦不敢直接放弃种粮而去弄其他。
这几年年成虽不错,每家多少有一点余粮,却未宽裕到一年没收成还能过活的地步,尤其家里添了丁的人家,日子会过得更差一些。
好田仍要用来种粮,差一点的田要种豆等,山脚山腰等贫瘠的地方倒是能用来种菜,不过这些地贫薄,出产有限。若能在水里种菜,事情倒好办一些,谁家都有沟沟渠渠要排脏水,现在将菜往沟渠里一种便是。
这年头的沟渠相对干净,乡下人家基本无甚脏东西倒出来,哪怕鸡屎鸭屎也要用来做肥,能倒的顶多就是一些米水菜水,连油花都不见。
比起这个种菜的法子,朝中更稀罕种香菇,所有人先前都未想到香菇能种出来。
说是香菇,沈歌献上来的菇类不止一种,都是肥肥胖胖,比较大朵的品种,看着很是喜人。
种菜的太监按沈歌呈上来的法子,种了两亩地,在几个太监的精心侍弄之下,蘑菇长得极好,几乎一连片一连片都是,连点土星儿都瞧不见。
第一次丰收之后,太监们用箩筐将蘑菇采下来,几大框几大框地摆在那里,十分讨喜,若换成正经的粮食,这般丰收可要祭天告慰祖宗。
皇帝龙颜大悦,直接将蘑菇分送给诸位大臣,连没能上朝的京都小官都能领一份。
朝中官员们这算是沾了沈歌的光,一时间荀飞光与沈歌在京都的风头无两,先前只听过沈歌名字但对他不熟的,或连名字都未听过的官员们现今对夫夫两人熟悉得很。
连大字不识一个的妇人听到沈歌的名字时亦会说一句,这沈大人莫不是农官转世罢?要不然焉何能叫菜从水里长出来。
种香菇的法子皇帝也叫人传到河东与河上府去,这法子比种菜还简单,用不着费心种子的事,只要上山挖长过蘑菇的土,挖来一种就可能会种出蘑菇。
纵使找到种蘑菇的地点少也不打紧,种过一次后,混入新土与木屑再种,新的土与木屑上也能长出蘑菇。
绝大部分蘑菇喜暖喜湿,只要法子对了,种出来极容易,家家户户都能种上一片,虽不如粮食顶饿,时常吃一些,也能省一些粮。
沈歌不知京中风潮,不过纵使知晓,他也不会太在意。
新的清凌卫在老清凌卫的带领下已练了近半年,也算熟悉军中生活,沈歌建议荀飞光带他们真刀实枪地训一训。
正好,飞光学院军学院中的清凌卫学子亦入学半年有余,他们原本就有经验,现今跟着荀飞光与韶信等人学,进益更是一日千里,他们也需重新回到军中好好训上一训。
人到位之后,便要考虑粮食军械之事。
粮食倒不缺,荀飞光身家丰厚,百里宜那头纵使受到朝廷的打压,收入减少,每月获利依旧十分可观。
有银钱便能解决绝大部分事情,多付一些银钱,粮草很快就能到位。
麻烦一些的乃是军械。
这年头与军械沾一点边的都被朝廷把控,比如铁,比如桐油。
桐油主要用于制作藤甲,牛皮难得,清凌卫将士上下一律着藤甲。
腾乃选用柔韧的上等好腾,鞣制后编成细细密密的甲,轻便又便宜,挡个几刀决不在话下。这些甲损坏后能及时更换,做起来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