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15分,德军“隆隆”的炮声拉开了从空隙进攻的帷幕。
除了常规野战炮外,曼施泰因还投入了从苏军那缴获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重型火炮。
苏军防线周围霎时被炸得一片通红像是晚霞重新回到他们空一样。
10分钟的炮击后,一部份炮火开始往东延伸,潜伏在一线和德侦察兵、步兵和工兵从藏身处钻出来跟着炮火往前推进。
侦察兵通常都是搭乘边三轮、装甲车或是轻型坦克如35t、38t坦克……这两种坦克是德国占领捷克从捷克缴获的坦克(t代表捷克),因为其性能较为出色,所以德军让捷克继续生产并在部队广泛使用,只不过在东线战场完全不是苏联的对手,于是相当一部份被转交给了仆从国自己则留下一小部份做为侦察车使用。
他们的任务,是走在前面并随时与紧随其后的步兵、工兵以及大部队联系,如哪里需要工兵修筑架桥,哪里需要步兵驻守等等……德军的闪电战能玩得开,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依靠优秀的侦察兵在前头侦察并及时为大部队解决所有困难,这才使大部队几乎能马不停蹄的一路前进。
步兵的任务是在缺口的两头构筑一条防线挡住有可能赶来的苏军士兵并尽可能保护、支援工兵。
工兵的任务则是清除障碍以及铺设道路……为此他们制作了许多骡车、马车,相起汽车、坦克之类的运输工具,骡车、马车不容易陷进泥地里无法动弹。
这些骡车、马车后都拖着木材、沙袋、铁板或是筑路工具,一旦碰到有可能使汽车、坦克陷入泥地里地区用最快的速度铺设妥当,实在不行插标志或是留下个人指挥后续部队车辆绕行。
炮声和烟雾以及对苏军防线的持续压制使苏军并没有察觉到德军的动作。
十几分钟后,炮声停了下来。
曼施泰因站在指挥车往前一挥手,下令:“前进!”
早已启动做好准备的装甲车、汽车和坦克“隆隆”的像潮水般的朝缺口涌入。
秦川带着第一步兵团搭乘着汽车、半履带装甲和边三轮等跟在队伍。
前进时秦川一直觉得很怪:德军大部队从空隙实施穿插时折腾出的声音不算小,坦克汽车的马达声、马嘶声、履带声等等,虽然此时是在黑夜里但是苏军应该有所反应才对,但直到现在苏军还是没有一点动静。
后来秦川才知道,这是因为苏军把这些互相认为是对面自己人闹出的声音……前方第47集团军以为这是后方第51集团军在调动部队,后方第47集团军以为那是第51集团军的增援部队。
直到德军从空隙穿插过去绕了个弯走公路,接着对苏第44集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的时候,苏军才幡然醒悟。
但这时已经太迟了……苏军第44集团军根本没想到位于二线的他们会遭到敌人进攻,而且因为政委梅赫利斯的命令他们根本没有构筑工事。
像之前所说的,构筑工事被认为是种懦弱的行为、是在浪费时间浪费力气,士兵们应该把力气留着对德军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