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笑道:“还说你聪明呢,怎么就忘了现成的个人了?我的好妹夫、你的好老师,难道不是最合适的人?”
池脩之深恨自己嘴。才子和名士还不样,名士性放达,才子臭嘴。两种人都有傲气,才子却要可恶得。名士如季繁,当年被郑靖业挤兑得只能收了这个徒弟,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入京之后被郑靖业坑了把,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走得也爽快。换了才子你试试,他不路骂到你进坟里才怪!骂死你算是积了口德了,不积口德的轻则骂你户口本,重则骂你家全部族谱,厉害吧?
让顾益纯与“才子”们相处,福祸难料啊!才子们是自傲的,进京就要显示出高人等的气魄来,不如意,就要骂街啊!
“还愣着做什么?着人请驸马过来啊。”皇帝催促道。
池脩之捏着鼻子认了,亲自跑到顾家去请罪:“学生不该嘴的。”
顾益纯道:“我还道是什么事呢,不用担心。”
庆林长公主道:“孩子为你担心是为你好呢。你道这些人是好相与的么?当年魏静渊,名声坏得那样厉害,你道是为了什么?参他的御史了不过说他误国而已,怎么就朝野都说他不是好人了?。升斗小民,能分辨得请魏静渊都做了什么啊?千不该、万不该,他说了才子卢世勋‘夸夸其谈实无才干’,也是实话,那样的货就是会写点文章,不会干实业。卢世勋是存着自己有才,必要经天纬地、不拜相也要做个清贵官鸣惊人的心思的。被魏静渊说,老羞成怒了,张利口,从此只做件事——骂魏静渊。有人骂,就有人乐得去传,来二去,连祖宗都跟着遭了殃。还编出许前世不修的话本来。”
顾益纯给妻子递了盏茶:“你且消消气罢。圣人命我去见他们,那就去见见,我又不用与他们相争,他们写文章我写字,互不相干,”顾益纯笑得狡猾,“我统共套上朝的衣裳。”驸马的礼服,他拿驸马的身份见诸人,绝不与人谈诗文。
池脩之舒了口气:“这样就好,学生去复旨了。”
“你急什么呢?”庆林长公主拦了他下来,“就要搬家了,你就在这里坐会儿,说说都要用什么东西,我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漏了,反正没出这里的门儿,就当是还在给圣人跑腿。”
池脩之道:“还照往年那样儿就成了,有劳师母了。的的不能久留的,圣人这两日还在琢磨着罹乱州郡之长官调动,学生得回去应命。”
“这是正事,你且去。”
—————————————————————————————————————————
流民平定了,中央下放去工作的人,赏功的也赏完了,该是对地方秋后算账了。郑靖业主管人事,效率挺高,名单已经开列出来了,后面标注着各人的职务、表现,等候圣裁。
池脩之回来缴旨的时候皇帝与郑靖业、蒋进贤、韦知勉已经在讨论了,各官员的表现都白纸黑字地写得清楚,剿讨使、抚慰使中有与这位丞相走得近的,有与那位相公条心的,有对皇帝忠心的,情况也算掌握得比较真实。对于基本情况,四人并没有太大的分歧。
讨论的焦点在于,蒋进贤认为在这次平定流民之乱的活动中,各地“士绅义民”出力颇,也当有所表彰。皇帝对于这个提议是首肯的,但是对于蒋进贤提出的:“河阳周氏尽忠为国,宜作表彰,周氏弟子可酌才量用。”皇帝是非常不开心的:“表彰什么?表彰他尽忠尽得逆匪满河阳的跑吗?”
韦知勉道:“周氏毕竟是出了力的,就此不语,恐寒士人之心。”
皇帝大怒:“你们这样,难道不怕寒了池脩之的心吗?”他给直接点破了。韦知勉、蒋进贤不敢再争。郑靖业道:“周氏尚在其次,当务之急是把各地长官人选定下,劝课农桑。眼下雨水丰足,抢播季的庄稼,到秋天才能支应,百姓不致再罹饥馑。”
清算完了,就是大调动,表现好的官吏或升职或调入京,表现差的当然是要受罚,又调吏部的资料,择其中优秀都填补州郡长官的空缺。皇帝看到这翁婿二人,就想起郑靖业两个放到外地历练的儿子来了,当初丞相里就是郑靖业最重视旱情,郑琇、郑琦返京面圣,也是力陈当用心防灾。这家子倒是关心民生,是心为国的,皇帝心里有了这个定论。
池脩之就是在这个时候进来的,皇帝面前,不与丞相行礼,目视而已。皇帝看他来了,开了脸:“思玄怎么说?”
“圣人有命,无不从。”
“这才像话嘛!”皇帝满意了,“这样痛痛快快地,好?”
痛痛快快地,皇帝把产生流民的两州刺史给罢黜了,并且提名郑靖业二子:“郑琇为冀州刺史、郑琦为并州刺史。”
郑靖业还是很敬业地,不等别人反驳,自己就认真向皇帝提出:“臣之二子,为郡守不过四载,乍掌州,恐难胜任。”
皇帝的气还没消,赌气道:“有什么不能胜任的?只要心为民,就能做好官。”
郑靖业跟他讲道理:“不是所有好心都能办得成好事的,且臣之二子,同为刺史,也是要避嫌的。”
“啰嗦!受灾诸郡就他们辖境最安生,可见是有能为的,不要因为你是宰相就要压着孩子们!”皇帝犟脾气上来了,“不要再在这上面作纠缠了!大致如此,颁旨而行吧!其余县令县丞等职,你去拟了名单来。”
郑靖业见好就收,心里也挺得意。
皇帝对三个宰相道:“这事就这样了!我心中有件事,还是要与你们商量。”
你商量了个羊驼驼啊!刚才也说是商量,最后还不是你言堂?!
腹诽着,丞相们面上还维持着恭敬求知样,问皇帝有啥事。
皇帝道:“诸皇子已长成,我欲再封诸王。”
比起什么刺史郡守,什么三流世家,这个重要了!
诸皇子封王,意味着皇帝对于太子人选的考察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究竟是对现有的儿子不满意所以要扩大考察范围还是已经默定了中意的人要给其他儿子确定位置呢?大正宫里,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到。
郑靖业心思转得最快,静了刻之后平无旁贷地道:“那就要修建府邸了,不知圣人何时颁旨?到了熙山,又要如何安排住处?”
99
99、不信你试试...
皇帝欲大封诸王?
这不是个坏消息,也就没有人刻意不去传播。要分封,就要准备诸王的行头,从王府到服装到大印到仪仗……道旨意下来,不明说要封王,大家也都猜到了。
这消息挺震奋人心的!当事人自不必说,其他的人也跟着骚动了起来。带着激荡的心情,连迁往熙山的行程都显得漫长了,都盼着早点儿到熙山安顿下来,好展开社交活动。
“刚到熙山,又是生日,七娘怎么想起来出来踏青?”李莞好奇地问郑琰。
郑琰是给烦的,她的生日特别好,正在这五月初,少人借着七娘生日的由头往郑家送礼来!又有郑琇、郑琦升任刺史,打着道贺的名义来送礼的也不在少数。熙山别业不似京中郑宅,京中是房舍,熙山这里却是园子大屋子略少,镇日来这么人,虽说不是人人有面子能进到书房来喝杯茶,都堵在门房、花厅里了,就是小声嗡嗡,人了,声音也就大了,听着实在不爽。
估计其他宰相家里也差不是这个样子了。
徐欣抿嘴笑道:“怕是烦的罢?”她也是在家里听了耳朵,她爹官也不低,也有跑徐家门路的,涂氏就嘀咕了声,徐梁也就顺口答,徐欣就记住了。
郑琰手里的马鞭垂下来敲了敲靴帮:“出来就是要散心的嘛。”
林蓉撇了撇嘴:“他们这样跑来跑去的,也真是麻烦,谁不知道……有些事儿大概齐都已经定好了呢?咱们家里若有人想谋个王府出身的,哪里还用这样跑呢?用得着跑来跑去的,跑也不定跑得成——咱们说这些个做什么?怪没意思的,听说有才捷之士明天就要到了?”
郑琰道:“说是这样说,你可别想得太好了,才捷,说的是才,你知道他是个老神仙啊,还是个少年郎呢?”
林蓉颊上红,推了推郑琰:“自打定了亲,七娘说话越来越没有顾忌了,真该叫你那池郎来听听。”
郑琰冲她皱鼻子:“休要说我,这些人,”手指划了个圈儿,“咱们可都是般大的,我定了亲,你们难道不是好事将近?”
说得众女脸上带羞,表情也添了几分扭捏。这些小姑娘与郑琰年岁相仿,都是十三、四上下,早恋萌芽的时候,不由脑补起未来夫婿会是什么样子。是俊俏还是威武?是清贵还是干练?想了半天,顿悟:跑题了跑题了。抬头看,郑琰正脸坏笑看着她们。
唐乙秀上来要呵痒:“七娘又促狭了!”郑琰岂肯坐以待毙?林蓉等人也不会围殴郑琰,于薇、李莞这样的还条件反射地护着她。小姑娘们笑作团,愉快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顿乱闹,个个鬓发散乱。郑琰停下手来:“哎呀哎呀,头发都毛了,快理理罢,回家要挨说了。”
抿头发,理衣服,相互打量着,又笑了起来。郑琰道:“哎,说真的,没跟你们玩笑啊,现在不想这事儿,等事到临头了,爹娘告诉你要嫁人了,你就两眼蒙过门儿啊?少上上心啊。中意的,不中意的,好歹有个说法儿。”
风气开放,最初的羞涩过后,小姑娘们都想开了。头条儿:“总要是个俏郎君。”徐欣脾气爽直。
于薇道:“相貌倒在其次,看得过去就成,还得办事有分寸才好。”估计是给她小叔于明朗刺激的。
叽叽喳喳,刹是热闹。
李莞直不吭声,郑琰问她:“莞娘呢?”李莞呆了呆:“我没想着。七娘呢?”
林蓉“噗哧”声:“七娘还要什么样的啊?”
李莞脸上红:“哼。说说又怎的了?”
郑琰想了想:“就是池郎那样的吧。”
林蓉给了李莞个眼色:[看吧。]
徐欣忽然道:“哎,听说许世家女这回也到熙山了呢,不单是京城的,还有在外郡的,也要往熙山来呢。”
唐乙秀道:“那些人家里出了少王妃!每次为诸王择妃,都
分节阅读67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