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准备,苏城就写了一篇中韩局势的文章,递到了周办。
他如今算是周办的在册人员,标准的幕僚或智囊身份,撰写的关于国际局势的文章,周老是一定会看的。
天底下,最难的事是预测,最简单的事是马后炮。
预测是要从千丝万缕的事物中,抽离总结出一个结论。马后炮则是从结论,上溯联系到任何一件或几件事情。
苏城确知中韩建交是成功的,而且确知就是今年,随便找几个缘由,就能形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其他的幕僚,如焦国平之流,就算是肯定此事,也要留一线余地,以免话说的太满,影响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对比苏城的斩钉截铁,气势上首先就低了一级。
再涉及到较为困难的朝鲜态度,以及台湾态度的时候,各种五花八门的预测更是目不暇接,说什么的都有,避而不谈的也有。这里面,又只有苏城,给出了论断:朝鲜方面不会高兴,但也不会有激烈的反对。
以马后炮的观点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朝鲜能够答应韩国一起加入联合国,本来就说明此事水到渠成。
但实际上,只有事情水到渠成了,人们才用水到渠成这个词。中间出现反复也是常态,所以才有了“好事多磨”。
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如果中国执意与韩国建交,朝鲜会不会搞一个愤然退出联合国的抗议,甚至制造一次炮击事件,都是说不准的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朝鲜制造点冲突,中韩建交再拖一年,并非无稽之谈。到那时,卢泰愚的任期结束,他要在任期内和中苏东欧建交的“北方政策”固然会破产,但新任总统的态度,也会给事情平添变数。
苏城的文章,多用肯定,极少数用猜测,立刻引来了周办的讨论。没两天的时间,周办就派人来请他去参加中韩建交的准备会议。
到了地方,苏城当着崔国平等人的面,说完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趁着机会,试探性的提出了中韩经贸活动,以及液化天然气船的问题。
周老听的很仔细,除了中间询问了一句资金和股权问题,就只是听着。
苏城一口气说了40分钟,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液化天然气船的问题。
他自己上学的时候,对LNG船的了解就是大而化之的,虽然没有获得实用的技术,但对LNG技术的构造非常清晰,加上又询问了大华海洋石油研究所的几名专家,即使周老不懂油气运输,也能听的明白。
焦国平无所事事的坐在边上,很是无奈。
他从外国语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外交部,早年走遍了前苏联的千山万水,80年代以来,还去了很多非洲和欧洲国家,对于世界外交关系的造诣已经很深了。
但液化天然气船这种东西,他哪里有什么概念!
如果不是周老在侧,焦国平连听都懒得听。
等苏城报告技术,周老首先点头道:“和南朝鲜交流技术可以。嗯,这个液化天然气船,我记得有人提过?”
他回忆似的语式,仿佛按动了开关似的,他的秘书立刻补充道:“是沪东造船厂。他们已经组织了相关的专家和人员,研究了液化天然气船的相关资料,包括规范规则、船型资料、货舱专利资料等等信息的收集工作。科技部和计委的意见,是允许他们自行筹备,进行早期研发……”
自行筹备就是不给钱,只给政策了,正是90年代中央的一贯作风。在财税改革以前,中央也确实没钱拨给企业搞技术研发。像是LNG船这种需要数千万美元才能启动的项目,也就只能想一想,甚至,仅仅是收集资料,都能消耗光一家大型国企的外汇存额。
想来,沪东造船厂最终是没有自筹到资金了。
苏城边想边点头,道:“LNG船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全靠自己来生产和制造还是比较困难的,回去以后,我和沪东造船厂接触一下,看看他们的进度怎么样。世界船业市场的规模大的很,大华实业一口也吃不下去。”
周老马上摆摆手道:“我不是给他们说情,也不认识他们。首先,你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企业,若有余力,帮助一下国内的其他企业也未尝不可。”
领导的一句话,就会引来下面的无数猜测。周老也知道此点,所以特意说道:“大华实业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不用刻意搞什么。你们做这个LNG船,自己的负担估计也很重,不要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