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吃不饱,年轻学生饭量大,麻辣烫当菜吃还行,真当饭吃吃个饱,一顿得吃上几块钱。
还有沈记烧烤,评价是:适合聚餐,宵夜。
火锅店也是适合聚餐,但价格档次明显要高一些,评价里也说明了。
有间蛋糕店的评价比较统一:味美价贵,好吃,不便宜。
炸鸡店评价倒是出乎沈鱼预料的好:香!推荐!值得一试!
看来肉类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诱惑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炸的肉,还是裹了面包糠鸡蛋液的炸肉。
沈鱼花了一天时间,把首都的十几间门店都跑了一遍。
首都的这些店总负责人是余婶子,也是最早跟着沈鱼开始干的元老,从他推着三轮车摆小摊起,到开第一家麻辣烫店。
余婶子是第一个管理人员,也是第一个店长。
从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家庭妇女,到现在十几家店的负责人,余婶子的成长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独身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开拓市场,那段时间余婶子成长的尤其迅速。
而她也没有辜负沈鱼的期望,首都的这些店,都管得井井有条,生意兴隆。
第188章
余婶子家的闺女二凤也考上了首都的一所专科高校,她们一家的比沈鱼还早,参加完沈鱼的升学宴,余婶子夫妻就带着女儿小儿子一起来首都了。
就留了个大儿子大龙,还在兴城沈记的分店工作,现在也当上小管理了。
余婶子丈夫李大叔,已经不在砖瓦厂干了。
国家大搞基建,兴城有飞机场、新火车站、高速公路等等规划,大项目李大叔沾不上,他跟几个兄弟拉了个小工程队,捡些小项目,就够他们吃了。
余婶子人能干肯干,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兴城的时候,她就积极学习,后来来了首都,还专门去上了针对性的短期培训班。
这种培训班这会儿很少,学费不菲,也就首都这种大城市才能有,余婶子狠狠心,还是掏钱给自己报了名。
这事是沈鱼后来才知道的,要是早知道,这个培训管理的钱,他怎么也不会小气。
总而言之,余婶子这两年跟着沈鱼,发生的变化堪称脱胎换骨,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了。
其实不光是她,吴三妮、杨黑娃、葛成、宋建国这些人,都早已跳出了原本的桎梏。
他们起初的条件都很差,大字不识几个,杨黑娃等人还身有残疾。
但是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不畏难,肯钻研。
从识字到学习新知识,他们如饥似渴的吸收自身缺乏的养分,化为自身的底蕴。
现在这些人,大小也是个店长,新店的建立到发展,都是他们自己一手操持着办起来了,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学到的东西,可太多了。
话说回来,沈鱼也没有亏待他们,该给的分红该发的奖金,从来不小气。
像余婶子,家里早不缺钱了。
她对沈鱼信服极了,早前见沈鱼一个劲儿买房,还不理解,觉得买那么多房子没必要。
一家就那么多人,像他们家三个孩子,了不得买四套房,孩子们一人一套,她和丈夫留一套养老。
后来眼看着老房子那一片的房价直线上涨,虽然没有后世涨得那么吓人,但是在余婶子看来,这种破房子还能翻倍涨价,房价可真不得了。
所以她再也不怀疑沈鱼的话了,沈鱼买房,她就跟着买。
沈鱼说首都的房子比兴城划算,她手头的积蓄留一部分储蓄备用,活动资金拿来买房了。
四合院买不起,一般的平房却是能考虑的,不考虑地界儿往“郊区”,也就是三环外买的话,那可挑选的余地就更大了。
当然,余婶子是看不上那种“偏僻”地方的房子的,再大也不成,比她们在兴城的老房子还像郊外,买来能干啥?
她买了个平房套间,没有四合院那么大,但是比一般的筒子楼要大。
余婶子都想好了,三个孩子就闺女二凤读书争气,如果没考上首都的大学,那这房子以后看情况给他们兄妹三个分,要是考上了,首都这个房子就给闺女,兴城的房子留给儿子。
虽说大学毕业了国家包分配,单位会给分房子,但单位分的房子要是太小了,多影响闺女成家过日子,还是自家有个大房子的好。
这些想法,余婶子以前肯定不会有,也不敢有。
孩子能有国家分配的铁饭碗,再有单位分的房子,那就是做梦都能笑醒的好日子,咋还能嫌弃房子小呢。
可现在她能挣钱了,能挣大钱了,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了,这些想法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
但这些想法并没有让余婶子懈怠,相反,她更加兢兢业业工作,她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只想过得更好。
沈鱼去店里视察的时候,在市区某个有间的店里看见了余婶子,她正跟人说什么,忙得分身乏术。
沈鱼没有去打扰她,去有间蛋糕店买了两个小蛋糕,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可能这就是资本家的快乐吧,连钱都不用自己挣了。
晚上沈桥回来,沈鱼分他一个小蛋糕,吃完饭当饭后甜点分享了。
沈鱼听沈桥讲星际未来的故事没够,沈桥对沈鱼的过去也很好奇。
两人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任何秘密,沈鱼便也不瞒他,从自己上一世讲到莫名其妙的穿越,还有他穿的其实是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