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吴普今天还真在一件藏品上看到了相关的影像资料。
那也是个盒子,不过是个小巧的素面金盒,正好是古时乞巧用的。
吴普最初选上它,同样是因为它有比较明显的使用痕迹。
这个素面金盒工艺同样不复杂,古代早就从真正意义上把金银玩出花来,做这个素面金盒的工序更是简单至极。
比较特别的是它跟着一个小姑娘度过了好几个个七夕。
每年小姑娘都会和同伴们一起放一只小小的蜘蛛到金盒里,等着第二天起来看看蜘蛛织的网是否圆正。
一般来说蜘蛛网丝若是圆正,那也算是“得巧”。
小姑娘的运气不怎么好,许多年都不曾得巧。
直到小姑娘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年,她早上起来一看,瞧见素面金盒里终于有了圆正无比的蛛网,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小姑娘偎在母亲怀中,开开心心地说道:“阿娘,阿娘,我好高兴。”
当天小姑娘就病没了,下葬的时候带着她今年终于让她长了一次脸的素面小金盒。
古时医疗条件下,一个小小的病都有可能让孩子夭折,能顺顺当当长到婚嫁年龄的人也许只占兄弟姐妹中的一半。
这样一个小姑娘,她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没来得及读什么书,没来得及交什么朋友,更没和谁山盟海誓过。
她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她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故事就走了,像许许多多或出身贫寒或出身富贵的小姑娘一样。
这些影像留下的,也只是她短暂一生中的几个短暂的七夕夜晚。
吴普沉默了一瞬。
最终决定重新安排了一下接下来几天的直播内容,决定把这个素面金盒的故事留到七夕放。
催泪不催泪不重要,主要是正好碰上七夕!
这多应景!
吴普摸了摸自己的良心,感觉它活蹦乱跳,很不错。
既然想让留守在村里的老弱妇孺七夕过来热闹热闹,吴普就准备在广场上复原一些乞巧仪式让人玩儿。
午饭期间,吴普就和韩娥她们商量起来。
这里头最擅长乞巧的,就要数两个小绣娘了。
她们挨个给吴普数要准备的东西,还给吴普讲起乞巧节当日街上能看到的节日特色,看看能不能给吴普灵感。
最近几天她们学了不少新图样,还想试试看能不能绣出来,所以顺便请求吴普给她们买点刺绣用的东西。
她们总不能连一件绣品都拿不出来就拿着工钱离开。
吴普认真记下需要准备的东西,又问韩娥到时候能不能唱首开场曲。
最好是学首大伙能听懂的。
他还没听过韩娥开腔,心里也好奇得很。
吴普道:“你要是觉得时间太紧来不及学也没关系,随便唱一首你擅长的就行了。”
韩娥是签了合同要拿工钱的,闻言想了想,问道:“馆长你觉得学什么好?”
吴普给韩娥找了首《迢迢牵牛星》。
这是古诗十九首里面的一首,写进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那种。
韩娥就着吴普的手机听了几个版本,点头说道:“可以,我试试看,唱出来可能和这些不一样。”
苏轼坐在旁边,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用“你怎么不问问我”的眼神瞅着吴普。
他这人天生闲不下来,眼看别人都有事干,自己被晾在一边,有种被排挤了的感觉。
吴普一看苏轼那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忍不住说道:“这可是属于女孩儿的乞巧节,没你什么事吧?”
苏轼说道:“我可是会唱《鹊桥仙》的,就少游写的那首‘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些天苏轼把亲朋好友写的词挨个欣赏了一遍,其中写节日的词里头他最喜欢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和秦观的《鹊桥仙》。
“要是上元节你再把我唤来,我说不准还可以唱《青玉案》。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苏轼颇为感慨地补充道。
吴普瞅了眼苏轼的黑眼圈,可算知道他每晚捧着手机熬夜都在干什么了。
这厮估计把宋词名作统统超前点播抢先看了。
吴普说:“那成,到时候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唱上一曲。”
苏轼没有意见。
其他人也各自领了自己可以做的活儿。
吴普负责做活动策划,既然是要带留守儿童玩,他稍一琢磨,决定再加点科技元素。
光是祭拜双星也没什么意思,不如来个夏夜观星!
吴普说干就干,打电话给自己另一个室友,问他能不能搞点设备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