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不应该是六千文一两啊!
这简直就是抢钱。
就算是大家族也觉得这价格离谱,因为众人发现了,这不是一时赶时髦的物件。
而是以后每年都能用到的。
去年虽说五千五百文一两,但做成棉花被子,棉花衣服盖身上,穿身上之后,那是真舒服啊。
这可不是什么假山奇石那种,可买可不买的东西。
而是真正的日常所需。
若是一年掏个百万两也就算了,年年如此,那可就太过分了。
虽说去年的棉花今年也能用,但江南阴雨天多,去年的被子放的不好,就是霉迹斑斑,毕竟不如本年的棉花蓬松,怎么看都是今年的好。
怎么就那么气人呢,他们这边要是能种棉花,怎么还要高价买棉。
一时间江南各地,不对,应该说整个南军国各地,不能种棉的地方都有些生气。
就连宿勤郡隔壁的兴华府也是如此。
去年兴华府靠近宿勤郡,还能买到两千文的棉花,他们海边湿气重,这边又种不成棉花,既需要,又没有,也愿意花钱买。
可去年的价格大家还是满意的,今年呢?
今年连兴华府都是六千文一两,这根本不正常啊。
而早就得知一些消息的人家,心里更苦,已经隐隐放出消息,不用等汴京棉了,汴京棉就算到了江南,也还是六千文的价格。
这话一出,不少地方都有震动。
为什么?
为什么还是六千文?
明明数量那么多?而且不约而同定了全国统一价?
一时间,民怨沸腾的可不止兴华府跟江南了,不能种棉花的东南西南,哪个地方不生气?
唯独以两千文买了棉花的扬州徐家,苏州顾家,杭州景家,还有跟他们相熟的人户们,却是闭口不言。
同时心里对纪彬詹明又多了感谢。
差了三倍的价格啊,就算再富有的人户,也会为剩下的钱感到高兴。
这些钱做什么不成,要当冤大头啊。
当然有人生气,就有人高兴。
高兴的自然是跟着禹王种棉的人,他们自然不用高价买棉。
不对,只要跟着禹王的人,都有免费的棉花。
哪个家族要是觉得自己负担不起,那就去找禹王啊,他那么和善,肯定会通融的。
只是以后要支持谁,大家心里要有数的。
这哪是要割有钱人的韭菜,这分明是让大家族站队,让普通百姓,穷苦百姓们买单。
纪彬看出这种套路,太子也看出这种套路,所以这局必须要破,一边督促种棉书,一边用卖冰赚钱刺激禹王,让他铤而走险,这两手准备,做的是天衣无缝。
纪彬也明白过来,为什么谢阁老说凭借卖冰赚钱,不怕别人怀疑太子韬光养晦。
明明就是用卖冰利润倒逼禹王。
只有逼的紧了,才会露出马脚。
现在的六千文一两的价格,就是露出的马脚。
纵观天下,也在天子等人的掌控之中。
如果纪彬没猜错的话,等到汴京棉送到江南,也就是十月中旬的时候,事情就会尘埃落定。
差不多还有一个月时间吧。
这也是中秋之前纪彬去深花坡之后,跟谢阁老详谈的结论,当时他正好送中秋节礼,又被谢阁老拉着讨论半天。
纪彬就算想装傻,也根本装不成啊。
还不如坦坦荡荡聊一聊。
越聊,竟然心里越有底。
不过纪彬倒是有些担心詹明,他从八月初出发,现在九月十五,估计要踏上返程的路了。
等詹明回来,他家宅子肯定收拾好了,还能邀请他当第一拨客人。
但纪彬所想的詹明,此时却被事情绊住脚。
他从八月初出发,八月底到松江府码头,花了几天时间就把棉花销售一空,又花了几天时间运送出去。
因为卖价便宜,基本上没什么状况,跟他合作的三家可太配合了,就差把他供起来,这还能有什么状况。
之后棉花全都运走之后,三家的公子还有陪他吃酒谈天,就连他家小厮振生,也是多加款待。
等送走三家公子,松江府这边的关系也走熟了。